爱水亲水、恋水依水、治水用水…
栏目:家装水管系列 发布时间:2024-08-07
login_杏宇·(官方)代理招商直营平台_杏宇, 8月31日上午,“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水利建设专场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农村人饮安全全面解决,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明显提升,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绿色能源基础持续夯实,涉水事务监管全面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一体推进,云南水利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  全省水利投资连续十

  8月31日上午,“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水利建设专场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农村人饮安全全面解决,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明显提升,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绿色能源基础持续夯实,涉水事务监管全面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一体推进,云南水利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

  全省水利投资连续十年保持增长,十年来,累计完成水利投资5200亿元,投资规模一直保持全国前列。特别是“十四五”以来每年均保持35%以上同比增速。按照水利部的通报,今年1-7月,云南水利完成投资排名全国第2位。水利投资连创新高,为云南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水利贡献。

  全面提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全省“河湖连通、西水东调、多源互补、区域互济”的立体性、综合型、多功能供水安全骨干网初显雏形。

  十年来,全省共新增蓄水库容38亿立方米,人均供水能力由313立方米提高到422立方米。全省新建大型灌区6个,完成12个大型、54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耕地灌溉面积638万亩、改善耕地灌溉面积750万亩,治理河道3776公里,完成474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5万平方千米。

  牛栏江—滇池生态补水工程及楚雄彝族自治州青山嘴水库2件工程连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和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迪庆藏族自治州小中甸水库获鲁班奖,鲁甸8·03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整治工程下闸蓄水,成为世界堰塞湖综合整治典范,开创了堰塞坝体“变废为宝、除害兴利”的世界先例。

  一是 水源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建成了青山嘴、小中甸、德泽、德厚等大型水库及75座中型、262座小(1)型、1256座小(2)型水库,新增蓄水库容38亿立方米、达到147亿立方米,阿岗、车马碧大型水库建设已基本建成,海稍水库扩建、黑滩河等大型水库及42座中型水库、182座小(1)型水库正加快建设。

  二是 46件引调水工程开工或建成,特别是投资1300亿元、承载云南百年梦想、惠及千万人的滇中引水工程开工建设,一期工程自2018年底开工以来实现了投资和进度双过半,二期工程已于8月26日全面开工;牛栏江—滇池生态补水工程于2013年12月28日通水,已累计向昆明补水44.5亿立方米。

  三是 大中型水电站综合利用工程初见成效,10件大中型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开工建设,设计年供水量6亿立方米,鲁地拉提水、龙开口综合利用等4件工程建成通水,在解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及农业抗旱增产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力提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和供水保障水平。累计解决了1370万农村人口和2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全覆盖,巩固提升了1963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按照2021年以前的标准,农村集中供水率从83.0%提高到96.7%,自来水普及率从77.7%提高到95.5%。其中:

  一是“十二五”期间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累计解决了1370万农村人口和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全覆盖。

  二是“十三五”期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了2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提升了1963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三是“十四五”启动实施了347个抵边行政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2022年底将全部建设完成,进一步保障和提升36.8万边境人口的供水质量。

  四是正全力推进总投资208亿元的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这也是省委确定的全省10个3年专项行动之一,要着力解决中度干旱条件下100.4万农村人口因旱缺水问题,提升72.6万依靠水窖供水和84.1万靠水窖辅助供水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目前,已有172件工程通水。

  五是正启动实施总投资573亿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服务人口1784万人,年供水量21.5亿立方米。项目建成后,全省城乡供水将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从源头到龙头一体化”目标,构建起“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五同”供水格局。8月18日,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云南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三年行动方案》,目前,正启动实施一批成熟的项目。

  通过不断加大灌区工程建设力度,累计新增耕地灌溉面积638万亩、改善耕地灌溉面积750万亩,全省耕地灌溉面积达到3150万亩,2021年,全省粮食产量达1930万吨,比2012年增长14.4%,增幅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

  一是建成了麻栗坝、柴石滩等2个大型灌区,完成了12个大型灌区和84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二是正在建设弥泸等4个大型灌区,推进蜻蛉河等3个大型灌区和12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总灌溉面积454万亩。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紧压实防汛减灾责任,不断筑牢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在工程措施方面,十年间,治理河道3776公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748座,洪涝灾害造成死亡失踪人数由“十二五”年均62人下降到“十三五”年均26人,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降低到0.24%和0.37%。

  在灾害应对方面,出台了防汛减灾25条硬措施,强化“预报、预警、预案、预演”,建立了预警信息“发得出、能收到、叫得应”的叫应机制,有效处置了鲁甸“8.03”地震次生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险情,成功防范应对了巧家县“6.21”暴雨洪灾、麻栗坡县“9.02”、盐津县“9.30”特大暴雨泥石流灾害、金沙江“11·03”白格堰塞湖等自然灾害,将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降到最低。

  以革命性举措全面打响“湖泊革命”攻坚战,不断推动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再到“全域联治”。

  一是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湖泊革命”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围绕“退、减、调、治、管”五字工作方针提出60条具体措施。

  二是省委连续印发了《关于加强九大高原湖泊监督检查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河(湖)长制工作的通知》2个机制文件;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九大高原湖泊“三区”管控的指导意见》,提出30条管控意见;省水利厅和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了《云南省“十四五”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规划》,规划项目391个总投资630亿元。编制了九大高原湖泊“一湖一策”保护治理行动方案(2021—2025年)。

  三是完成九大高原湖泊湖滨生态红线和湖泊生态黄线“两线”划定,九湖生态保护核心区面积165.8平方公里,是之前一级保护区(不含水面)面积的2.8倍,生态保护缓冲区面积达680.5平方公里。

  四是全面推行“河(湖)长+检察长、警长、校长”等“多轮驱动”的水域保护新模式,启动了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条例修订工作。

  在小水电综合治理方面,全面推进违规小水电清理整顿。完成了361座小水电站清理退出和1868座小水电站整改,实施了165座老旧农村水电站增效扩容,新增装机17万千瓦,创建了绿色小水电20座。全省现有小水电装机1325万千瓦、年发电量384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燃烧原煤1530万吨,减少3738万吨二氧化碳、94万吨二氧化硫和782万余吨粉尘及固体物排放。小水电作为绿色能源发展的补充,将助力云南打好绿色能源牌,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一是 从严护水,全面强化和规范涉水行政许可。严格把关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审查审批,严格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管理,严格落实涉河工程洪水影响评价审批,工程建设原则上不允许侵占河道行洪断面,严格落实水土保持行政许可等。同时,进一步强化行政审批的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二是 严守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底线,十年间,未发生过水利工程安全生产和防洪度汛安全责任事故。

  三是 全面强化河道清理整治,影响河湖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8年实施河(湖)长制以来,推进“河长清河”行动,排查发现的10688件河湖“四乱”问题整治销号10543件,妨碍河道行洪的突出问题433个整改完成355个,清理非法采砂点704个。

  四是 全面强化水资源管理,核查登记17280个取用水项目,严格依法收取水资源费。

  五是全面加强水资源集约节约管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至0.50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水量从165立方米下降至59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77立方米下降至25立方米。

  始终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紧紧抓住水价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是破解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这一关键抓改革。

  一是坚持试点先行推农田水利改革。陆良、澄江农田水利试点改革在全国率先取得成功。2016年以来,全省推进实施农田水利改革项目802个,总投资162亿元,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70万亩,平均复种指数由原来的150%提高到300%,项目区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543元,带动了27.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

  二是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累计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2077万亩,2022年,全省已落实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1.1亿元。

  三是系统推进水价改革。全省59%的县(市、区)完成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调整;69%的有效灌溉面积完成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省7.1万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达到97.3%。

  着力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从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到多渠道融资的转变,全省水利投资依靠财政投入的比例从2012年的76%下降到2022年上半年的41%。

  一是加强项目包装,探索“水+水”“水+毗邻位置上其他产业”的捆绑模式,提高项目融资能力。

  二是积极探索“股权投资+EPC”等创新模式,如滇中引水工程成功通过该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工程投资建设。

  三是结合水利部相继出台的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支持水利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盘活水利资产,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以水养水、以水兴水。

  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利数字孪生工作的安排部署,积极推动水利数字孪生工作。

  一是在数字孪生流域方面,正结合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着力打造九湖智慧管理系统。依托已建成的省、市、县、乡四级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开展3个山洪灾害数字孪生试点小流域建设。

  二是在数字孪生工程方面,依托标志性重大工程打造试点,如滇中引水一期工程正打造总投资4.7亿元的“智慧滇中引水”数字孪生工程系统。同时,云南省正在全力建设“灌区一张图”数字孪生系统等。

  滇中引水工程是云南努力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个定位的战略支撑工程。工程多年平均引水量34.03亿立方米,受水区为丽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红河6个州(市)36个县(市、区),受益国土面积3.69万平方公里,直接受益人口1100多万,工程建成后可有效缓解滇中地区城镇生产生活用水短缺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受水区内河道、湖泊生态及水环境状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工程前期工作明显加快:2015年4月和201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别批复了滇中引水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2018年3月,水利部行政许可《初步设计报告》;2018年10月,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滇中引水工程具有隧洞输水世界最长、地下泵房世界最大、引调水工程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直径世界最大、提水泵站单机离心泵容量世界最大、提水泵站总装机容量世界最大、地质条件在引调水工程中最复杂等“六项世界之最”,具有泵站设计制造难、深埋隧洞施工难、地下水处理难、破碎断层穿越难、软岩大变形应对难、应对地震防护难、岩爆危害处理难、有毒有害气体排除难、地热危害治理难、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制造工艺难等“十大世界级技术难题”。面对工程建设中的重重困境,全体参建人员不折不挠,从机制、技术、装备、工艺等方面大胆创新、力求突破,以智慧的“解题思路”,精准的“对症下药”,实现工程建设的“步稳蹄疾”。

  一是以机制创新求突破。成立了由多名院士领衔的国内顶尖专家充当“外脑智库”的滇中引水工程专家委员会,公开招标引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对工程进行建设期全过程技术咨询,创建了地下工程重大突水突泥灾害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建立重要工作专班机制,集中参建各方力量联合破解工程建设难题。

  二是以科技攻关求突破。联合清华大学、河海大学、长江科学院等26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对砂化白云岩隧洞安全施工、软岩大变形支护控制、隧洞突涌水灌浆加固等关键问题开展专题研究,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成果达到了应用推广水平。

  三是以装备应用求突破。组织参建单位自主研制了世界引调水工程最大直径“云岭号”“弘毅号”硬岩掘进机,自主研制了“龙祥号”盾构机,积极引入悬臂掘进机,全线推广应用自制扒渣机和作业台车集成装置,在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下取得良好的隧道施工效果。

  四是以工艺创新求突破。大力开展“超前探测”“超前灌浆”“超前支护”“短进尺、快循环”等工艺工法创新,积极引入世界先进的堵水材料和超前固结灌浆施工工艺,在丽江段香炉山隧洞、玉溪段小扑隧洞、大理段长育村隧洞、昆明段昆呈隧洞等洞段成功应用,有效提高了地下涌水封堵效果。

  截至2022年8月中旬,一期工程水源工程累计完成各类隧洞开挖18.2千米、占总长21.6千米的84.2%,土石方开挖429.1万立方米、占总量595万立方米的72.1%;输水工程累计开挖(掘进)484.5千米,占施工总里程755千米的64.2%,输水主洞开挖396.4千米,占总长664千米的59.7%。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也取得了突破,骨干工程可研报告已进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评估评审环节,配套工程已于8月26日启动建设。

  工程实物进度的加快,支撑了投资任务的超额完成。2018年至今,连续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投资任务目标。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90.3亿元,占总投资825.76亿元的59.4%。

  滇中引水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共有参建单位56家,参建人员2万余名。工程建设初期,各参建单位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管理粗放等问题突出。对此,省滇中引水建管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把滇中引水工程打造成“安全、优质、生态、民心、廉洁”千年精品工程的要求,严格实施工程管控,推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实现由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

  一是施工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深入贯彻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认真落实“三管三必须”,严格执行“一次死亡法”惩戒除退机制,扎实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15个必查”监督检查,超前做好监测预警和应急防范,坚决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工程开工至今没有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实现了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

  二是工程质量得到有力管控。持续完善工程质量责任体系,健全“查认改罚”闭环管理体系,建立典型问题清单化管理机制,组织飞检大队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全面消除工程质量隐患问题,全力加强项目法人试验检测,全过程抓好验收管理。工程开工至今成品合格率100%,优良率在89%以上。

  三是生态工程得到有力推进。首创“绿色典范”工程创建机制,建立纵向到底的管理和监督体系,健全系统完备的规章制度,在水利行业率先开展弃渣场安全监测、地下水监测等一系列开创性、基础性工作,为水利部修订相关规范提供了基础模板,创建了大理段西干渠、玉溪段小扑4#支洞等一批在水利行业内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示范工程。

  四是民生企盼得到有力回应。把妥善解决施工影响问题与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满足群众企盼相衔接,充分发挥重大工程项目促发展利民生的重要作用。对大理州祥云县刘厂镇、下庄镇大海子等10个库塘进行了清淤、合并、扩建、增效、绿化,对出现水源减流、断流的花椒箐等36个村组实施了替代水源工程,对工程周边人居和作物密集的区域进行降尘降噪,对受损乡村道路、农灌设施进行修复。累计投入9000余万元维护沿线群众的合法利益,累计为沿线万余个。

  五是廉洁从业得到有力落实。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持续做好明察暗访和监督执纪,在工程全线深入推进党风廉政联建和“背对背”廉政测评,全面加强工程现场廉政风险管控,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工程建设提速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本文由:login_杏宇·(官方)代理招商直营平台_杏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