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校园治水工作,不仅改善校园环境,还能鼓励学子关注环保线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广州市水务局获悉,长期支持广州治水工作的广州协和学校,近期新设立校园水务可视化展厅。通过多种展示手段,学校的治水历史得到展示之余,也有助培育在校学子对包括治水在内环保话题的关注。
记者3月6日在现场看到,该展厅分为协和校园水循环图、专利墙、信息展示三大部分。当中的协和校园水循环图为一面互动展示图,记录了协和校园内各水系的情况;参观者用手点击循环图上各节点,一道模拟水系流向的动画灯光便会“流”向该节点,节点旁的屏幕会介绍该节点的水务资讯。
水循环图旁的专利墙,展示多份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均为该校老师指导在校学生研究发明的专利成果。信息展示部分,目前以图文形式展示校园生活污水处理回用及循环利用情况。
“一个展厅,浓缩了学校的治水历史。”广州协和学校教研处主任郭永峰介绍,该校的创办史可追溯至1911年;自1921年起,协和学校及其前身学校开始在现有西村校址办学,并形成如今的山水园林校园环境。2001年起,当时在西村校址办学的广州市师范学校按照广州市的部署转办普通高中,复办协和,命名为广州市协和高级中学。为适应普通高中办学要求,原协和高中一边办学一边着手校园环境改造提升。
2003年在听取相关专家意见时,有专家认为西村校址有完整的山水园林校园环境,建议利用现有环境创设水循环系统。2004年,学校启动绿园生物曝气处理师源楼生活污水并回用项目,将师源楼部分生活污水经生物曝气处理达标后排入绿园水池回用,处理水质达到景观用水要求。此项目减少了校园生活污水排入市政管网,节约了污水处理费用,改善了校园环境。
从该项目积累经验,校方从2005年至今陆续建设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生态过滤净化水池水、人工湿地、防空洞积水回用、水生植物净化鱼池水、宿舍区生活污水强化吸附曝气处理回用、全校生活污水净化回用、净化回用水用于空调水源、海绵校园等项目。通过上述项目,学校完成广东省重大科技项目验收,实现以水为媒的智能化绿色建筑合成与示范项目。
“相关治水经验,也激发了学生在校期间对环保话题的关注。”广州协和学校教研处副主任陈哲介绍,按照广州市的部署,原协和高中后来又开设初中部;在2022年,协和小学并入协和中学成为如今十二年制的广州协和学校。学制虽有改变,但校园历年积累下来的山水园林环境及治水历史引导着一代代协和学子关注环保话题。
每年暑假,学校均对学生开展“环境地图课程”社会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走进环境实践地调研,并用文字、地图、图表等形式手绘“环境地图”展示调研成果。不少学生深入广州江河湖海等水系调研,与各级水务及河长办等单位联系获取权威数据和专业治水意见,形成一张张既有青少年视角也不失专业权威的“环境地图”。
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些学生更根据研学成果开展专利研究,形成多个专利并在专利墙展示。
“协和学校的治水及教学经验,为广州治水工作提供了大力度的支持。”广州市河涌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协和学校历年持续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减少了生活污水经市政管网流入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压力,并为广州同类型校园及相类似的大院、小区等提供了治水案例。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已关注环保话题甚至已有水务专利成果,有利于水务行业的人才培养,提升城乡水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