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欧留欧阵营正争个你死我活呢,万万没想到,一个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撩拨了英国人的神经。这个程咬金就是——坑爹的天气!
据BBC报道,英格兰东南部地区发布暴雨警告,并且暴雨将持续一段时间。同时,The Environment Agency在伦敦等地区发布七个洪水警报。下面是来自英国大家谈(ukdajiatan)的报道。
当犯懒的民众终于打算出门投票时,却发现…民众心想:哎呀,车都快被泡没了还是呆在家里算了吧~
居住在伦敦罗姆福镇(Romford)的民众,需要借助伦敦消防队水营救船员的帮助,乘坐皮艇“过河”。
民众的房屋和车子或被雷电击中,或被水淹没。伦敦消防局今早仅仅在90分钟内,就收到了数以百计的求救电话。
伦敦Barking地区受洪水影响严重居民出行严重受阻,选民出门投票受影响。
要知道伦敦选区是倾向于支持留欧的,一场豪雨阻碍了伦敦人投票的脚步。所以说“一场暴雨改变了世界命运”,这个说法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对……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南方暴雨继续,强降水导致江淮流域等洪水灾情严重,不少地区水位超警戒线,暴雨还在江西、湖南、云南多地引发灾害。
这个时候,日本却有底气跳出来说:东京就不会“内涝”,因为我们有“神庙”!
本文经世界华人周刊微信平台(ID:wcweekly)授权转载,其他公号转载请与世界华人周刊联系
翻看近几年的新闻报道,可以发现,内涝并非只是某个城市的问题,而是成为了暴雨之后的普遍现象。
6月19日,在“中国瓷都”江西景德镇,由于遭受暴雨袭击,城区多地内涝,道路积水严重。(据中新网)
有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0年间,全国62%的城市发生过城市内涝,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其中,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了12小时。
台湾文化名人龙应台曾在一篇写城市的散文中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一阵,发觉裤角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表示地下排水系统与都市计划配合得相当密切,这大概是个先进国家。
如果一场大雨使你全身泞泥,汽车轮子陷在路坑里,积水盈尺,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是个“开发中”国家——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去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看出真面目来。”
我们的近邻——日本,除了地震和海啸,影响最大的天灾,就是经常“光临”的台风和裹挟而来的大雨。
在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日本学习西方先进的城市治理理念,建起了壮观而现代化的地下排水系统,东京的排水系统就是其代表作。
东京的这个巨型分洪工程,叫“首都圈外郭放水路”,位于东京北郊的琦玉县境内。
该工程按照“五至十年一遇”(以国内标准可达百年一遇)的排水标准建设,总投资24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元),于1992年开始施工,历时15年,于2007年建成。
全长6.3公里,包含5根直径30米、深60米用管道联通的竖井(立坑)和1个调压水槽,系统总储水量达67万立方米。
竖井大到什么程度,形象的说,每个的竖井容积可以放得下一座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或是一艘航天飞机。
前4个竖井里导入的洪水通过下水道流入最后一个竖井,集中到由59根高18米、重500吨的大柱子撑起的巨大蓄水池中。
这个蓄水池,长177米、宽78米, 因空间巨大、气势如虹、极为壮观,被日本人称之为“地下神庙”。
因为蓄水池只是在雨季使用,在没有洪水的季节,“地下神庙”还成为了日本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很多电影也曾在这里取景。
“地下神庙”每天免费向游客开放两次,每周开放四天。还设有地下探险博物馆“龙Q馆”,科普地下设施、洪水等相关知识。
“首都圈外郭放水路”系统全程使用计算机遥控,并在中央控制室进行全程监控,堪称世界最先进的排水系统。
东京都下水道局还从1985年起,用了15年时间,将整个东京的公用下水道埋设状况进行信息化,包括管道的完成图及建设年份、管道物料、管道的位置、深度、尺寸和行水位、沙井的位置及编号等等。
“地下神庙”的隧道连接着东京市内长达15700公里的城市下水道,前4个竖井里导入的洪水通过下水道流入最后一个竖井,集中到隧道末端的巨大蓄水池中。
然后,通过4台燃气轮机驱动的大型抽水机,将水以每秒200立方米的速度抽入一级大河流江户川,最终汇入东京湾,排入大海。
工程建成当年,东京都市圈遭水浸的房屋由最严重年份的41544家减至245家,浸水面积由27840公顷减至65公顷,成效显著。
下水道,这个我们想象中脏兮兮的地方,也体现了日本人近乎于偏执的细致追求。
日本不仅建设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排水系统,而且,从从污水排放一开始,就在细节上严格把控。
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
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日本明确规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间垃圾不允许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过垃圾分类系统分门别类进行处理。
油污也是绝对不允许直接排入下水道中的。日本国民通常会用报纸把油污擦干净,再把沾满油污的报纸当做可燃垃圾来处理。
东京下水道局甚至配备了专门介绍健康料理的网页和教室,介绍少油、健康的食谱。
这样做,既能够排水泄洪,也防止了排水管道被腐蚀,水体被污染,保障了水环境的安全。
而这一切的实现,除了依靠顶尖的土木工程技术外,更与日本深入人心的环保意识密切相关。
上世纪50年代末,日本的工业经济高速发展,但下水道系统的落后却让城市饱受内涝之苦,一到暴雨季节,道路成了河道,地铁站变成水帘洞。1910年的台风和暴雨,甚至让整个东京都淹没在洪水之中。
更糟糕的是,大量生活污水、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道,人在食用受污染鱼类后患病。轰动世界的水俣病便发生在这个时期。
日本颁布了《下水道法》,成立了专门机构下水道协会,并确定了“分流式”下水道建设模式,雨水可直接被排入大海,而污水则被送入全国1000多家污水处理厂,利用微生物处理,经沉淀、反应、消毒等净化工序后,得以再利用或排入大海。
1921年建成的“旧三河岛污水处理厂唧筒场设施”,日本首个近代化污水处理设施
在东京都内,日本建设局还设置了几十个河道水位和降雨量监测器,数据每5分钟更新一次,还配有详细的解释说明。
东京都下水道局1988年投入使用的东京降雨信息系统东京Amesh,可以模拟预测和统计各种降雨数据,并进行各地的排水调度。
当城市突降暴雨,民众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随时了解到险情,还可以通过小区配备的灾情警报系统,进行紧急疏散或避难。
正是在科学的预警机制、庞大的排水系统、严谨的环保意识多方合力下,“首都圈外郭放水路”建成后的当年,该流域遭水浸的房屋数量由最严重年份的41544家减至245家,浸水面积由27840公顷减至65公顷,对日本琦玉县、东京都东部首都圈的防洪泄洪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我们不能左右自然,自然灾害会如期而至,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减少灾害给市民生活带来的损失。”
高楼、马路、广场是城市的客厅,那么下水道就是城市的卫生间,一个家庭的卫生间若排水不畅,肯定比客厅杂乱更让人堵心。
毋庸置疑,突发的极端暴雨气候是城市形成内涝的重要原因。然而,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水平滞后同样也难辞其咎。
在城市规划领域,“排水管道密度”是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反映每平方公里的城区所拥有的排水管道长度。
当前,中国城市排水管道密度仍低于发达国家10年前的水准。通过整理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的数据不难发现,在10年前,日本的排水管道密度就达20-25Km/Km2,最高甚至可达50Km/Km2,而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排水管道密度仅为9.6Km/Km2。
毫无疑问,加强城市排水与蓄水设施建设,形成蓄排结合的防治体系,是治理城市内涝的方向。
21金融圈:在这里,让你深入了解本源,助你理解金融本质,拥有金融化思维,并成为金融圈成员。
金吾望:世道艰难,[金吾望],只谈实用理财思路和技巧。前路未知,惟愿你我,以[金吾望]为纽带,携手相伴,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