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年感觉这是多么遥远的憧憬。然而,仅20年的功夫,电话便进入了千家万户;不少人还成为双机族和多机族。可视电线G业务的应用,借助智能手机就可视频,实现了几代人的渴望与梦想。
求人安装电线年之前,电话及通信设备基本是新中国成立前遗留的。主要的通信方式就是传统的电报、市内电话和长途电话。电报按字收费,还要加收译电费和加急费,发电报的人只有在有急事告知,才会到邮局给对方发封电报,而且会用最少的字表达最明了的意思。长途电话要通过长途台人工接续,必须先到邮电局(所)挂号。由于长途线路有限或需多级转接,有时接通一个电话需要半天、一天或更长时间。
因安装电话困难,许多单位都在本机上加装分机和插扑,而当时对电话安装分机的数量也有限制。
有的单位是几个部门共同使用一部电话,为了通话方便在墙上“打个洞”,互相传递电话。一些单位,电话主机安放在业务或办公室,分机则在传达室,每逢来电话找人,看门的人员就会满厂喊人来传达室接电话……
通信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当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外商的首要条件是要求满足通信需求。而当时的通信由于多年欠账,发展严重滞后,电话打不通、装不上的尴尬局面暴露无遗,通信一度成为影响招商和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尽快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通信行业提出:到20世纪末,要以通信翻三番的速度,满足国民经济翻两番的发展目标。
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成为通信发展最快的时期。90年代初,市内电线月开始,青岛电话逐步向社会和住宅用户放开。虽然当时住宅电线元,并没影响市民用户的装机热情。起初申请
装电话采取预交费方式,在放开装机后的一段时期内,住宅电话申请户出现井喷状,每逢邮电部门要在某地段搞现场装机活动,前来申请的用户,就像是赶大集,排长队等待缴款,景象可称为壮观。
记得:在获知全面放开社会装机的消息后,协作单位和亲朋好友前来求助,仅是我所在部门就收到100多户的申请单和初装费,现金足足有半邮袋。
由于线路建设周期等因素的制约,一些区域不具备装机条件,虽然是放开了电话装机,但一时还是满足不了市民的需求。
为应对用户的装机需求,邮电部门专门成立了装机队,后扩展到装机公司,机关工作人员分批到装机一线参加劳动,帮助解决工单积压、装机人手不足的状况。有些客户为了能够早日装上电话“走后门”“托关系”,负责装机的工作人员一时成了“香饽饽”。
先进通信设备的引进开通,让电话得到迅速普及,随之传真、电子邮件等新业务大量出现和使用,长途电话实现了直拨,行政区域内的县(市、区)实现了本地网通话。
公众电报这一最早的通信方式被新业务替代,并与长途电话服务一同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先后退出了人们的生活,成为通信历史进程的记忆。1986年青岛开通了当时国际先进的程控交换机,同时电线月,青岛市固定电话(含小灵通)
300万户。之后,在移动业务冲击下,固话用户出现快速下滑。截至2011年底(通信管理局数据)
又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变化(运营商都在积极推进移动业务),固定与移动电话占有率
应验了20多年前,还是求人帮忙装电话时,一个朋友就预言不用多久,别说现在是托人交钱装电话还要搭配购话机,到时电话局就是送话机、装机不要钱,还会来求你装电话。
市场变化太快了,虽然电信部门采取了多项挽留措施:送宽带、送电话卡,家庭套餐、装宽带送固话.但仍阻止不了传统业务的流失。时间记录下通信技术更新换代的快速脚步。
1986年山东第一个人工无线寻呼系统在青岛正式开通。无线寻呼使传统的通信有了质的变化。最初的寻呼机(BP机)只能单一显示来电号码,当机主人接到信息后,就会找电话给对方回电话。
有了寻呼机,只要在一定范围内,都能寻呼到你。这也是无线移动业务的开端。除发送回电号码外,有人通过寻呼台还会发送特定的数字,以数码代表相互间约定的简单意思,便可省去回电线”表示“我爱你”,大概就是由数字寻呼机时期创始吧。汉字显示寻呼机的出现,人们可通过寻呼台发送汉字信息(短信),就又改变了人们“数字传情”的情况。当初的BP机售价不便宜,数字机八九百元,汉字显示的接近两千元,是当时一个工薪族好几个月的工资,但发展异乎寻常地快速。
1986年寻呼业务刚开通时,青岛寻呼机号码仅为2位或3位,到了1998年邮电分营已达到7位数。不仅邮电部门开办寻呼业务,一些单位和部门也建起了规模不一的寻呼台。20世纪末
BP机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移动通信最初的需求。10年间,寻呼机从时髦产品和起初托关系的紧俏商品,成为普通大众的通信工具,“有事呼我”一度成为流行语。
BP机的出现,使得大街小巷的公用电话多了起来。在固定电话还未完成普及的期间,寻呼业务也让公用电话一度成为新宠,并给代办商家带来不错的收入。
一段时间申请安装公用电话也是托人找关系的热门。公共场所、街道路边投币、磁卡各式公用电话也应运而生、快速增加。“大哥大”
最初的移动电线年青岛出现第一批移动电话,体积笨重,而且只能打电话,俗称“大哥大”的摩托罗拉便携电话。当年“大哥大”裸机加入网费在2.5万元左右,除月租费外还是双向收取通话费,外出还要缴纳漫游费,一个月的电话费数百元甚至更高。
“大哥大”出现的同时,也是固定电话供需矛盾逐步解决,电话走入普通百姓家庭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移动通信进入二代数码技术阶段,以诺基亚、菲利普、三星等为代表的手机进入移动通信市场。移动终端开始向小型化和智能型改进。随后,多功能的数码手机快速取代并彻底淘汰了笨重、功能单一的“大哥大”。
2001年6月“大哥大”正式退出了青岛通信舞台。进入21世纪,手机进入普及阶段。此期间,移动电线年固定电话推出了“小灵通”,作为固定电话业务的延伸,由于其资费低廉和低辐射环保,受到市民的青睐。在不长的时间内,用户就超过百万,不少使用过“大哥大”的移动老客户,也换成了小灵通。
至2008年通信行业重组,主营传统业务的老大哥再度经营移动电话业务,小灵通最终转网,完成了特定时期固网的移动通信使命。此刻3G技术的应用和手机越来越智能,为移动通信的大普及迎来了美好的春天。
时至今日,手机已成为人们须臾离不开的伴侣。不少人从睁开眼便看手机,吃着饭看、乘车看、走着路还看,甚至开车等红灯也要瞅几眼.直至抱着手机睡觉,手机已在代替亲情。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简单音频、电码方式,电子邮件、QQ、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等新兴通信业务多种多样,这些借助于网络发展起来的通信新手段,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天下大事,融入世界。
30年前谁能料想到,轻轻地敲敲键盘或在手机屏幕上点击几下,就能跟国内外的亲朋好友面对面交谈,电商就能让世界各地物品送到家,又能让商品销往世界。
如今网上浏览、网上聊天、网上购物,网上办公、网上授课、网上就医.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互联网+已包罗万象。微博、微信、
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今天的人们已离不开强大的通信网络--互联网。我是在1994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
Internet)。1996年参加了邮电部安保司在西安举办的计算机应用培训班。
那时上网的用户主要依靠计算机(电脑),由电话线接入,采用ADSL拨号上网。当初的用户还很少,上网速度很慢,能够浏览的信息也少,而且多数是境外网站。
那时不像现在有包月套餐,上网的费用也很高。我认识互联网是配合相关部门维护网络和信息安全。
1997年开始,互联网(又称宽带)用户发展进入到快速阶段。邮电部门通过开展专项工程,大力推进城乡宽带业务发展。不仅是城市,在农村开展了村村通、宽带状元村镇等推广活动。
1998年单位曾联合厂家定制了部分电脑,以奖励补贴的方式,让电脑与宽带率先走进员工家。同期,微波、国际海缆、卫星、光纤等传输技术的开通应用,提升了网络质量和带宽速度,为互联网快步走入百姓家发挥了巨大作用。借助3G业务开通,智能手机让亿万用户体验到现代通信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快捷、方便。2008年中国网民首次超过美国。短短几年内,网络成为最热门词汇。
到今天不足30年。而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已经使整个中国的老百姓生活、商业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彻底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消费、沟通、出行的方式。
今天的互联网已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让我们再回首一下我们曾一同走过的互联网发展历程:
2003年淘宝网上线,成为全球最大电商平台;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宝。2007年电商服务业确定为国家重要新兴产业。2010年团购网站兴起,团购成为城市一族最潮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2012年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过台式;微信朋友圈上线天猫与淘宝的总销售额达到191亿。2013年余额宝上线年提出“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2016年互联网直播、网红等热词“风靡全国”,短视频造就第一网红。2017年微信推出看一看,搜一搜;
4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这40年我国的通信发展一步一个脚印,由落后快步赶超了发达国家的通信能力与技术。
我们正处在通信技术不断更新、进步的新时代。互联网的用处还会越来越强大,功能会越来越多,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
网络通信必将给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和美好的使用和享受。我们祝愿中国通信业、中国互联网历史巨轮继续快速向前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