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快速转型的时代,其价值观和思想动态受到特别的关注,有着独特的特征,包括物质性需求增强、自我取向较为明显等,需要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加以正确引导。
【摘要】当代青年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快速转型的时代,其价值观和思想动态受到特别的关注,有着独特的特征,包括物质性需求增强、自我取向较为明显等,需要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加以正确引导。
【关键词】青年 社会心理 思想观念 【中图分类号】D43 【文献标识码】A
青年群体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他们是一个个家庭未来的希望,也预示着社会和国家的未来。目前在中国,青年群体更加受到关注,是因为这个群体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一般而言,他们出生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之后,所以人们常用“80后”“90后”去标识这一群体。当下的中国青年群体所出生和成长的时代,正是改革开放和社会快速转型的时代。正是由于青年人的成长经历与其父辈有着巨大反差,因而他们的价值观和思想动态需要特别的关注。
当前,在独生子女政策背景下和物质丰裕时代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年,他们是否真的形成了独特的、有着明显代际差异的思想观念呢?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需要依据系统的事实来加以理性研判,而不宜凭借个别现象作出简单判断,更不能仅凭青年群体的时代特征而进行主观的推论。
一个群体的思想观念其实是个复杂的范畴,因为任何群体虽有一些共性特征,但内部总会存在着差异。因此,对当代青年群体思想观念倾向的认识,既要看到他们的独特之处,更重要的是要把握这个群体思想动向的总体状况。为更加科学地认识当代青年的思想动态,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全国范围的抽样社会调查所提供的信息,解读这一群体的内心世界、研判他们的思想动向。
在这里,我们选择从青年人是怎样评价政府的角度来考察当代青年思想观念的特征,并比较他们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差异。青年人对政府的评价情况,一方面反映的是政府部门的客观状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青年群体看待政府的态度和观念,也能折射出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动向。
透过青年人如何看政府,或许从中可看到当代青年在社会心理和思想观方面的某些总体性的特征。所谓总体性特征,是指总体上看较为显著、较为普遍的特征,总体性特征并非指总体中每个人都会具有这些特征,因而不宜作一一对应的理解。当代青年的总体性特征大体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当代青年的物质性需求在增强。当前,“80后”“90后”的青年群体对物质的需求并未降低,他们的价值观并没有像一些观点所认为的那样已经具有后物质主义的倾向。现实表明他们的价值观仍有浓厚的物质主义色彩,这一代青年在总体上如一些学者所概括的那样,属于“世俗青年”一代。一些青年人之所以对政府和社会性事务不太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有更多的物质方面需求,更关心物质需求的满足,而相对满足感则显得较低。不过,对青年人的这一思想特点不宜只作负面价值判断,因为功利性需求也是驱动青年人创新、创造的重要动力,而且实用主义原则对推动经济增长也会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第二,当代青年的自我取向较为明显。自我取向并非指自私自利,而是指对自我价值和自我呈现的注重。青年所关心的政府公共服务,更多的是与自我利益密切相关,反映出青年人对公共性、社会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主要是从自我角度出发的。他们不愿掩饰和压制自我,而是乐于表现自我。在自我取向方面,青年人与其父辈之间显然存在一定的代沟。但对青年人的自我取向需辩证地看待,对自我的偏重也会促使青年个性的自由发展,由此会有助于尊重个性、尊重个体价值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第三,当代青年的心理成熟有延迟趋势。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对权威和现实的批判、抵触及对抗的心态,也是个体发展在经历过渡阶段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年轻人具有这一心理特征其实是正常现象,不过也反映出他们的社会心理并未达到完全成熟状态。
“80后”“90后”青年在社会心理和思想观念上之所以表现出如上总体性特征,归根到底还是与时代背景相关。由于“80后”“90后”青年中有很多人是独生子女,一直生活在殷切期望的巨大压力之中。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与社会压力是呈高度正相关关系的。家庭和社会给青少年的压力越大,他们的逆反心理就会越明显、越强烈。目前,一些青年所表现出的叛逆心理,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迟滞效应。
当代青年物质主义思想观念的形成,与社会转型和市场转型有着密切关系。“80后”“90后”青年所成长的时代正逢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所经历的时代与其父辈们有着根本性的差别。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生了巨变,从一个物质匮乏的社会快速转型到一个物质相对丰裕的社会。加上计划生育带来的家庭子女规模的锐减,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更好地满足子女的物质需求,而且较多家长基于自己所经历的物质匮乏时代的感受,更倾向于无条件满足子女的物质需求。与此同时,就社会环境而言,随着市场转型的深入推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相对丰裕,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青年人对物质的需求不断增强,而且也在不断强化青年人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当代青年所表现出物质主义思想观念,本质是中国社会在市场转型时期的一种社会心态,这是从物质匮乏社会向物质丰裕社会转型过程中所显现出价值观的转型。
针对青年人在社会心理和思想观念上显现出的总体性特征,为了让青年人在新时代发挥更大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所改变、有所创新。
首先,需要改变的是基础教育的单向度发展问题。目前基础教育基本上朝着应试教育这一单向度发展,高考原本是作为公平筛选与评价的教育手段,现在几乎已演变为基础教育的唯一目的。这一趋势不仅不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和创造力,而且也影响到青年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如果不改变单向度发展问题,不回归到人的教育之中,创新性、创造性人才难以成长辈出,中国教育也就难以走出“钱学森之问”的困境。由于基础教育单向度发展的现实是由家庭、学校、社会和政策共同建构起来的,因而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才可改变这一不合理的现实。
其次,还需要改变面向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脱嵌问题。长期以来,面向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在加强,从小学生到大学生甚至博士研究生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然而此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可能并不太理想,其原因在于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方法上常常脱离青年人的社会生活以及学习和工作实践。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其实是嵌入他们的社会生活以及学习与工作实践之中,因而思想教育需要与他们的实践行动相结合,要将思想教育嵌入于青年人具体的学习活动和工作实践之中,那种抽象的、笼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往往会脱离实际,因而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要激发和引导当代青年为这一伟大事业作出更大贡献,需要给青年人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包容、更多的鼓励和更多的关爱。